長知識技能。眾所周知,歷年公務員考試真題是考生復習備考的首要乃至“唯一”依據(jù)。如果把命題人的命題思路視為一個“黑箱”的話,那么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省公務員考試真題則為考生提供了命題者的思維是如何演繹的最佳樣本。顯然,對真題的練習是無法窮盡的,即使僅僅是閱讀真題,就可以為考生備考增長大量鮮活知識,而這些知識都可能在下次公務員考試中得到運用。這是因為,公務員考試近二十年來,國家級、省級各類公職人員選拔考試累計數(shù)百場/次,幾乎所有能夠想到的熱點話題都已經(jīng)被考過了。這意味著,命題者想完全跳出過去曾經(jīng)考過的題材幾乎不可能,不過是角度出新,結(jié)合中央最新政策而已。因此,熟悉真題曾經(jīng)考過的題材就為下次“遇見”真題中類似的題材做好了準備。
不僅如此,真題的材料是經(jīng)過命題專家精心組織的題材,其信息含量極為豐富,與考生平時積累、“亂槍打鳥”的閱讀資料、收集熱點信息相比,更像壓縮餅干,極大的提高了效率。比如,最近,重慶衛(wèi)視立志打造“紅色”頻道,引發(fā)了各界熱議,不同的聲音也不少,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呢?請看:2010江西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這一年考的是“紅色旅游”?!凹t色旅游”凝聚了黨心民心,發(fā)展了當?shù)亟?jīng)濟,實現(xiàn)了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實屬利國利民之舉。這就為我們?nèi)绾慰创凹t色頻道”奠定了基調(diào),“紅色頻道”弘揚了主旋律,順應了人民群眾反“三俗”、反“惡搞”、反廣告泛濫、甚至“娛樂至死”的呼聲。不僅如此,2010江西省公務員考試還有一道題,即第一題,要求對“紅色”的內(nèi)涵進行解釋,這樣的設問完全可以再次出現(xiàn)??忌恍?,請看200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題材就是網(wǎng)絡問題,其中有一題就是問考生網(wǎng)絡對生活的影響;幾乎完全一樣的設問在2009年天津、陜西、湖北聯(lián)考題中就出現(xiàn)了,還是第一題,即要求指出網(wǎng)絡媒體的積極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又如,2010年四川省公務員考試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雷鋒“郭明義”則為考生在道德先鋒方面提供了最新事例,可以作為論證的“時尚”論據(jù)。再比如,2010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題材是低碳經(jīng)濟,在我國當前低碳經(jīng)濟方興未艾,也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重頭戲,再次命題毫不稀奇,從考題里就可以學到許多關于低碳經(jīng)濟的知識。
拓展視野。正如文章《申論應試必殺技:答其所問說審題》中提到的,審題技能本身需要反復練習,要看出命題者的意圖,分析出考題究竟是考查什么,是概括?還是分析?還是對策?寫一篇什么文章?策論文、政論文、評論文?通過閱讀、練習真題就可以看清命題者命題設問的各種方式。如2010上半年北京公務員考試真題最后一題作文題:請圍繞“健康是關系國家強盛、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大問題”寫一篇議論文。這是一篇什么文?政論文還是評論文?寫成政論文是可以的,分別按照題目中“國家強盛、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三方面展開論述,談健康對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性,結(jié)尾處提出實現(xiàn)健康的辦法(篇幅約10%-20%),是可以的。不過,寫成政論文,難度較大,論證過程容易虛浮、空洞。寫成策論文可以嗎?也可以,只不過一定要圍繞主題。題目中涉及的“國家強盛、社會和諧、人民幸?!比矫娑际且鉀Q好“健康”問題的原因,即“為什么”;要明確傳遞給閱卷老師“沒有跑題”的信息,就必須在“為什么”部分把三方面原因講充分,可以占文章篇幅的30%,然后再去根據(jù)材料題解決“健康”問題的對策(約占篇幅的40%),那就駕輕就熟、順理成章了。
再比如,2010江西省公務員考試題最后一題,以“紅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jīng)濟工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忌赡軙@種并列式的命題發(fā)懵。其實2009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最后一題作文就是“真情·真心·真話”,要求圍繞領導干部如何處理復雜問題寫一篇文章。如果你見過那道題,2010江西這道題就不會那么為難了,不過是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方面展開罷了。
憶精義。老師授課的時間是短暫的,只有強化練習才能真正把學習到的知識,落實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比如,材料中出現(xiàn)領導人講話、中央文件往往包含中央態(tài)度、立場和舉措。請看2010年吉林公務員考試題,材料最后就以中共中央《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作為附加材料。這一部分看似附件,卻揭示了材料的中心思想,屬于材料的“內(nèi)核”。這樣的材料設置出現(xiàn)在2009重慶、遼寧、福建、海南公務員考題中,材料最后附上了中共中央關于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問題的重要文件??吹竭@樣的命題,如果考生能夠想到老師講過的方法、技巧的精義,才算真正達到了練習的效果和目的。否則,處于一種“不思”的狀態(tài),不把老師講過的方法用到練習中去,練習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最后,預祝廣大考生:練習有得,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