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一八”事變之后,為避劫難,國民政府決定將“國寶”南遷。一批有愛國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這項______的文物大遷徙工程。1939年2月,他們將部分“國寶”__________于貴州安順嚴華洞,雖然貴州曾遭敵機轟炸,所幸文物安然無恙。一位當事人說:“事后回想,心有余悸。______,在萬里輾轉(zhuǎn)中,我們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愈挺愈直了!”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史無前例 埋藏 不過 確乎 B.絕無僅有 藏匿 但是 反而
C.絕無僅有 埋藏 但是 反而 D.史無前例 藏匿 不過 確乎
2.俄國的兩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對莎士比亞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屠格涅夫借批評哈姆雷特,對沙劇______,他的態(tài)度倒還像個紳士,總的來說還算溫和。托爾斯泰就比較厲害,他對莎士比亞進行了最猛烈地攻擊,口誅筆伐,幾乎把偉大的莎士比亞說得______。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不屑一顧 一無是處 B.頗有微詞 一無是處
C.心懷不敬 體無完膚 D.嗤之以鼻 一塌糊涂
3.生命是環(huán)境“逼出來”的,因而環(huán)境的奴隸,它最多只是“主動地”附屬于環(huán)境。誰要考察一種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環(huán)境,否則就會對生命的“怪異”感到_______。填人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震驚 B.疑惑 C.驚詫 D.驚異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晗當?shù)囊唤M是( )。
①圖書市場上部分作品從內(nèi)容、寫作手法到包裝、宣傳都極力媚俗,為文學界乃至許多讀者所______。
②產(chǎn)品銷售額一落千丈,形勢的______迫使他必須當機立斷,。停止生產(chǎn)。
③為了寫好這篇學術(shù)論文,他費心盡力_______ 各種有關(guān)資料。
④如果人類歷史的行程也遵循一條自然而必然的規(guī)律,那么這個問題是可以解答的,是可以_______的。
A.不恥 劇變 搜集 預示 B.不恥 巨變 收集 預見
C.不齒 巨變 收集 預示 D.不齒 劇變 搜集 預見
5.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時常拿起相機,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尋城市中那些_______的古跡和古跡后面那些有韻味的老故事。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聞名遐邇 B.門庭冷落
C.鮮為人知 D.人跡罕至
河北公務員網(wǎng)http://m.qlkzxdg.cn參考答案解析
1.D【解析】絕無僅有:極其少有。史無前列: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種“文物大遷徙工程”是“史無前例”的,這樣對此種遷徙才更具諷刺性;“埋藏”指藏在土里,而文物不一定是埋在土里,可以只是藏在洞里,所以應用“藏匿”;“心有余悸”之后是轉(zhuǎn)折之意。而脊梁“愈挺愈直”是在萬里輾轉(zhuǎn)中檢驗過的,應用“確乎”。
2.B【解析】頗有微詞:對某人或某事不很滿意,有不少隱瞞地批評。這正是屠格涅夫?qū)ι勘葋喌膽B(tài)度。而托爾斯泰則態(tài)度非常鮮明地對莎士比亞進行抨擊,認為其“一無是處”,即一點對的地方也沒有。
3.D【解析】震驚,表示大吃一驚;疑惑,表示心里不明白、不相信;驚詫,表示驚訝詫異;驚異,指感到不同尋常。比較可知“驚異”最適合語境。所以答案是D。
4.D【解析】不齒:不愿意提到,不屑與之并列,表示鄙視;不恥:不覺得羞恥。故①處應為“不齒”。劇變:猛烈的變化;巨變:巨大的變化。②處強調(diào)變化的狀態(tài),應為“劇變”。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處尋找并聚集在_一起.多指意見?!八鸭北取笆占边€多了些“搜尋”的意味,主觀能動性更強。③處應為“搜集”。預示:預先顯示;預見: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預先料到將來。④處應為“預見”。
5.C【解析】“聞名遐邇”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門庭冷落”形容來往的人原來很多?,F(xiàn)在冷落了;“鮮為人知”指很少被人知道;“人跡罕至”指人的足跡很少到達,荒涼偏僻的地方。只有“鮮為人知”可與后面的“古跡”和“老故事”搭配。